Linux系统挂载新固态硬盘的方法,触觉智能工控主板演示
本文介绍Linux系统下新固态硬盘的挂载,使用触觉智能RK3568工控主板演示(型号IDO-SBC3528) 检测固态...
人工智能(AI),特别是大规模模型训练和推理,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数据中心网络。传统的“尽力而为”网络架构,在处理海量、突发的AI数据洪流时捉襟见肘。AI模型对网络性能的严苛要求——高带宽、低延迟、零丢包——迫使网络必须进行一场深刻的智能进化,从被动的基础设施转变为理解业务、感知状态、智能决策的“AI感知网络”。
AI集群(如GPU/TPU服务器)间的通信呈现出典型的“大象流”特征,流量总量巨大、并发连接少、单条流带宽极高(可达数百Gbps)。这与传统数据中心中“数量多、带宽小”的“老鼠流”模式截然不同。传统均衡技术失效,逐流ECMP依赖Hash算法在少量大流上极易导致严重负载不均,特定路径拥塞而其他路径闲置。Flowlet 对路径时延差异敏感,配置参数(如Gap值)难以适应动态变化的网络环境,全局信息缺失导致效果打折。逐包ECMP乱序问题严重,严重影响GPU计算效率。AI训练任务(如AllReduce)具有全局同步特性。任何一条关键路径上的拥塞、丢包或高延迟,都会导致整个计算集群“空等”,显著拖慢任务完成时间(Job Completion Time, JCT),直接影响业务效率和资源成本。
RoCE交换机(SONiC-Based)选用的动态智能选路创新方案结合了逐流 ECMP 均衡和基于子流 flowlet 均衡提出动态WCMP(Weighted Cost Multipath)和基于flowlet 的 ALB(Auto Load Balancing),下面将介绍具体相关技术。
动态智能选路技术在星融元交换机上开启 HDC 功能,并将 CPU 作为 HDC 的收集分析器,通过分析 HDC 报文实现高精度测量交换机转发时延,并将时延信息作为路径质量评价因子,提高路径质量评价精度。
命令行配置 HDC 功能控制INT进程运行,之后通过 socket 连接进行收包循环,将收取到的报文进行解析并将关键信息(出入端口、转发时延等)写入数据库。
感知到的数据需要转化为对整网路径质量的统一认知。
路径质量同步算法逻辑如下图所示:
动态智能选路技术将两层 Leaf-Spine 组网中的交换机端口分为了三类:Leaf 上行口、Leaf 下行口和 Spine口,每种类型端口赋予不同的计算系数,且每种端口的计算系数可配。
基于实时感知的全局路径视图,执行层实现精细化流量调度:
AI云平台需要支持多租户隔离。
Flowlet ALB作用
业务价值: 消除微突发导致的局部拥塞和抖动,优化端到端时延,提升GPU计算效率。
AI时代的网络,已不再是简单的连通管道。星融元CX-N系列RoCE交换机所代表的动态感知 + 智能决策(动态WCMP) + 精准执行(Flowlet ALB) 架构,标志着网络向“AI感知网络”的深刻进化。这种进化以保障AI业务性能为核心目标,通过实时感知网络状态、智能评估路径质量、动态调整流量分布,有效化解了传统网络在AI负载下的性能瓶颈,为大规模AI训练和推理提供了稳定、高效、无损的网络基石,释放AI的真正潜力。
当前非电脑浏览器正常宽度,请使用移动设备访问本站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