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七章 SPI——读写串行FLASH
单芯片解决方案,开启全新体验——W55MH32 高性能以太网单片机 W55MH32是WIZnet重磅推出的高性能以...
引言
在半导体制造与微纳加工领域,光刻胶的图案化和剥离是形成精确图形结构的关键步骤,而光刻图形的准确测量则是确保工艺质量的重要环节。本文将详细介绍光刻胶图案化与剥离方法,并探讨白光干涉仪在光刻图形测量中的应用。
光刻胶图案化方法
传统光刻法
传统光刻法基于光化学反应原理。首先,在基板表面均匀旋涂光刻胶,通过控制旋涂转速与时间,获得所需厚度的光刻胶薄膜。随后,利用掩模版将设计好的图案通过曝光系统投影到光刻胶上,受光照区域的光刻胶发生光化学反应,改变溶解性。对于正性光刻胶,曝光区域在显影液中溶解,留下未曝光的图案;负性光刻胶则相反,未曝光区域溶解,保留曝光图案,从而实现光刻胶的图案化。
电子束光刻法
电子束光刻法利用聚焦电子束直接照射光刻胶,引发光刻胶的化学变化。相比传统光刻,电子束光刻无需掩模版,可实现更高分辨率的图案化。通过计算机控制电子束的扫描路径,精确地在光刻胶上绘制图案。由于电子束的波长极短,能够突破光学光刻的衍射极限,适用于纳米级图形的制作,但该方法存在加工速度慢、成本高等缺点 。
光刻胶剥离方法
湿法剥离
湿法剥离是常用的光刻胶去除方式。将涂覆光刻胶的基板浸入含有特定化学成分的剥离液中,剥离液与光刻胶发生化学反应,使其溶解或溶胀,进而从基板表面脱离。根据光刻胶类型和基板材料,选择合适的剥离液配方,如含有有机溶剂、碱性物质等成分的溶液。剥离过程中需控制好温度、时间和剥离液浓度,以确保高效去除光刻胶的同时,不损伤基板和已形成的图形结构。
干法剥离
干法剥离主要通过等离子体技术实现。在真空反应腔室中,通入特定气体(如氧气、氟气等),在射频电场作用下产生等离子体。等离子体中的活性粒子与光刻胶发生化学反应,将其分解为挥发性气体,从而达到去除光刻胶的目的。干法剥离具有刻蚀方向性好、对基板损伤小等优点,适用于对精度要求较高的光刻胶剥离工艺。
白光干涉仪在光刻图形测量中的应用
测量原理
白光干涉仪基于白光干涉原理,通过将参考光束与样品表面反射光束进行干涉,根据干涉条纹的光强分布,计算出光程差,进而转化为样品表面的高度信息。由于白光包含多种波长,只有在光程差为零的位置才能形成清晰干涉条纹,因此可实现对光刻图形表面形貌的高精度测量,精度可达纳米级别。
测量过程
将待测光刻样品放置于白光干涉仪载物台上,利用显微镜初步定位测量区域。调整干涉仪的光路参数,获取清晰的干涉条纹图像。通过专业软件对干涉图像进行处理,运用相位解包裹等算法,精确计算出光刻图形的深度、宽度、侧壁角度等关键参数,为光刻工艺优化和质量控制提供数据支持。
优势
白光干涉仪采用非接触式测量,避免了对光刻图形的物理损伤;具备快速测量能力,可实现对光刻图形的批量检测,满足生产线高效检测需求;其三维表面形貌可视化功能,能直观呈现光刻图形的质量状况,便于工程师及时发现问题并优化工艺参数。
TopMap Micro View白光干涉3D轮廓仪
一款可以“实时”动态/静态 微纳级3D轮廓测量的白光干涉仪
1)一改传统白光干涉操作复杂的问题,实现一键智能聚焦扫描,亚纳米精度下实现卓越的重复性表现。
2)系统集成CST连续扫描技术,Z向测量范围高达100mm,不受物镜放大倍率的影响的高精度垂直分辨率,为复杂形貌测量提供全面解决方案。
3)可搭载多普勒激光测振系统,实现实现“动态”3D轮廓测量。
实际案例
1,优于1nm分辨率,轻松测量硅片表面粗糙度测量,Ra=0.7nm
2,毫米级视野,实现5nm-有机油膜厚度扫描
3,卓越的“高深宽比”测量能力,实现光刻图形凹槽深度和开口宽度测量。
审核编辑 黄宇
当前非电脑浏览器正常宽度,请使用移动设备访问本站!